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101年度澎湖縣澎湖地區國家重要濕地環境調查及監測計畫-子計畫1:青螺濕地紅樹林生長、族群動態監測及教育宣導教材編撰

日期:2013/10/1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2954

【摘要】
本計畫以青螺濕地之紅樹林復育區為主要監測地點,進行濕地環境、復育栽植紅樹林之生長、族群結構及拓展狀態等監測。2011年3月依現場地形及紅樹林生長概況,在7個分區中各設立2-6個3 m × 3 m、5 m × 5 m 或 10 m × 10 m之永久樣區,全區共設立22個永久樣區。本年度持續水質監測結果顯示2012年4及9月漲潮時之pH、電導度及鹽度等水質參數差異不大;水質總氮濃度較2011年監測值為低(4及7月分別為10.9及0.7 mg L-1),但總磷濃度則仍低(< 0.05 mg L-1 )。

土壤監測結果顯示本濕地底質有機質含量並不高,除第7樣區4月監測之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為3.11%外,其餘各樣點之含量均小於3.0%;在氮方面各樣區4及9月測定之但含量均較2011年增加,其中第6及7樣區4月測定之氮含量均超過1000 mg/kg (0.1 %),但9月各樣區氮含量降低至500 mg/kg 左右,顯示時間之變異大。而4月監測土壤磷含量則高達2740-4647 mg/kg之間,較2011年顯著增加,惟9月之測定值又呈極低濃度,顯示潮間帶地區土壤養分濃度變異性大。土壤粒徑分析結果顯示本濕地7個樣區砂粒均在50%以上,表示本濕地為一通氣性佳,但保水及保肥力較差的環境;此外,各調查樣區以粗砂及中砂為主,而較易漂移的極細砂並不多,此可作為濕地復育紅樹林成效良好之指標。

本校及澎湖縣政府於1994至2000年間,在濕地中5個不同區域直播或直插海茄苳(Avicennia marina)、五梨跤(Rhizophora stylosa)及水筆仔(Kandelia obovatal)繁殖體,而欖李(Lumnitzera racemosa)則栽植1年生之容器苗。4種紅樹林在栽植2年後之成活率均相當良好,然而因惡劣之環境逆壓,包括高鹽分、土壤貧瘠堅硬(漁民移除肥沃土壤)、冬季強風及鹽霧危害而限制紅樹林生長。

本計畫進行復育栽植紅樹林至今生長狀況之監測,2010年10月時以GPS實際測定濕地紅樹林分布總面積由1994年之1.14 ha增加至2.6 ha,紅樹林無法大面積拓展之因素主要是魚塭堤岸地形限制所致。本年度監測結果仍以最耐鹽的海茄苳為優勢種,以永久樣區資料推估海茄苳及五梨跤族群結構之地徑分布呈反J形,表示2樹種天然更新情形良好。水筆仔族群則呈鐘型結構,表示天然更新情況不佳。

2011年在濕地空曠處且淹水較少處亦栽植欖李及直插五梨跤胎生苗,期能健壯生長取代死亡紅樹林造成之孔隙,目前2種苗木在有保護情況下均能成活。同時整理歷來調查數據及照片編撰紅樹林復育解說資料,作為推廣紅樹林保育教育宣導之用。本研究建議應持續長期監測濕地環境、紅樹林生長及族群拓展情形等,以作為國家級濕地維護與經營管理之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