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濕地生物介紹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魚類

跳彈塗

日期:2017/08/30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748

彈塗魚屬 Periophthalmus Bloch et Schneider, 1801
跳彈塗 Periophthlamus cantonensis (Osbeck, 1762)

型態特徵:
體長約4-7 cm,體色為深褐色,微黃,體背、體側表皮有許多不規則狀的深色斑點、紋路,腹部白色。第一背鰭有9-13根鰭條,第二背鰭有11-13根鰭條;胸鰭尖圓,基部有臂狀肌柄;臀鰭形狀與第二背鰭相同,但鰭條較短;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個心臟形吸盤,吸盤後緣凹入;尾鰭圓形,上部鰭條長,下圓斜截形。

生態習性:
跳彈塗的適陸性比上述兩種彈塗魚來得高,只要其鰓腔及體表能保持濕潤,其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可以很長。在退潮時期,跳彈塗會出現於泥灘地上活動,主要是覓食。其食物來源包括了多毛綱(如沙蠶),蝦、蟹等甲殼綱的幼體以及少許底質和植物的碎屑,雖看似雜食性但是仍以食肉性為主。跳彈塗的地表活動範圍廣,一方面是因為其特化的皮膚可輔助其在空氣中呼吸;另一方面是因為其活動能力強,以其肉質的胸鰭支撐身體並配合尾鰭彈跳離地,彈跳方向並不侷限於前進方向,可隨意控制。面臨天敵或人為干擾時,若是在離水源較遠處,跳彈塗會馬上跳離干擾源並就近隨機找一洞穴躲避;若是在潮溪邊則會在水面彈跳至潮溪對岸。在非生殖季時,跳彈塗並沒有獨自固定的洞穴,因此領域性不強;生殖季時,跳彈塗會各自建造Y字型的洞穴,地表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底部有一膨大的腔室作為產卵及育幼的場所。與上述大彈塗、青彈塗特別不同的一行為是發生在漲潮時,跳彈塗會隨著上漲的潮水自中潮位的棲地慢慢彈跳移動至高潮線,並攀附在堤岸邊的石頭上,偶爾入水潤濕體表便又隨即離水,一直到退潮後才又回到泥灘地上活動。

分佈與棲地特性:
跳彈塗主要分佈在中潮線的泥灘地,緊鄰在側的是一大潮溪。其棲地中的植被主要是雲林莞草及雲林莞草下的藻類;棲地中密佈著伴生的蟹類的洞穴。另外在上述大彈塗的棲地中亦有少量的跳彈塗族群分佈。

常見月份:
三月至十月。若遇暖冬則幾乎全年可見,但仍以夏季時可見到較大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