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98年臺北市國家重要濕地三育計畫

日期:2012/01/0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491

關渡自然公園佔地約57公頃,位於台北盆地西北邊之關渡平原及基隆河匯入淡水河處,距離淡水河出海口約10公里,因位於淡水河口感潮區範圍內,故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受到半鹹淡水濕地環境變化及潮汐漲落的影響。濕地樣貌以泥灘、水塘、草澤、稻田及樹林等為主,園區內的草本植物以菊科及禾本科最多,主要為蘆葦、水稻、雙穗雀稗、鋪地黍等,近年來外來種巴拉草已成為優勢草種。場域主要劃分為主要設施區、永續經營區及保育核心區,並於每年的7-10月利用大型怪手機具在保育核心區進行濕地復育工程,以維持良好的鳥類棲息環境,而為了彌補工程後的空窗期及進行低度擾的濕地保育工程,因此嘗試以牛隻放牧及少量人力管理的方式進行溼地管理,且依據香港米埔溼地於2006年引入水牛所做的試驗顯示,引入水牛不但可以增加草地結構的多樣性、抑制目標高莖草種,而且可以營造出鳥類更喜愛的棲地環境。計畫目標包括:

一、濕地底棲生態調查

針對關渡自然公園內濕地環境進行底棲生態調查,並對照早年曾進行過的底棲研究及鳥類利用分布情形進行對照,以了解濕地復育等改善工程對溼地環境的影響,做為濕地復育工程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運用生物習性之濕地復育工程

計畫引入台灣本土水牛進行濕地復育管理工作。透過水牛放牧進行濕地中高低莖草的控制,並應用水牛親水的特性進行埤塘及水道溝渠的清疏。

三、教育推廣活動及義工參與

運用前項計畫成果及關渡自然公園內的生態資源,結合管理處各項教育推廣活動和年度義工培訓,擴大環境多樣性經營的參與,並提升解說義工的生態知能,建立人與濕地的夥伴關係,推廣濕地生態及水資源保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