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98年臺中縣高美濕地保護復育及社區參與發展計畫

日期:2012/01/0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1426

臺中縣清水鎮沿海的高美地區,海岸線景緻寬闊優美,由於海岸漂沙的淤積形成濕地,孕育出豐富且複雜的濕地生態系,是台灣最大的草澤海岸濕地,其中以雲林莞草為最具代表與指標性的水生植物,多樣化的棲地包括了潮溪、草澤、沙地、碎石地、雲林莞草、泥灘地及低潮線等七種類型,這種乾濕相間並伴有植物生長的環境,生存其間的生物歧異度就非常高,包括了各種底棲生物及魚貝類,除了是魚蝦貝類的主要繁殖場所,也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它的形成,主要由於大甲溪中上游的各種人為活動及台中港北防沙堤的興建。此區在1932 年啟用為高美海水浴場,是當時清水鎮唯一的風景區。1976 年台中港完工啟用,高美地區被規劃為港區的“漂飛砂整治區",海水浴場隨後關閉。在1960 年通車的中橫公路,使大甲溪中高海拔山坡地的開墾為農場及果園的壓力增加,由於台中港北防沙堤的突堤效應助長而快速沉降,造就棲地多樣而生物相豐富的高美濕地。

濕地在生態、涵養水源、防洪、淨水等各方面均具有極大的功能,濕地是地球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濕地不僅提供生物棲地、保水抑洪、淨化水質、穩定海岸、觀光遊憩、研究教育與種源基因保存等多方面功能,也因為以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成為各地區各類物種的繁衍棲息地,是孕育新物種的演化平台,也是重要生物基因庫,因此,濕地事實上具有非常重要功能與價值。雖然濕地具有相當高的經濟與生態價值,但在台灣國土空間資源有限情形下,過去為求經濟發展,各縣市多採用向水爭地的方式使用水陸交界處的濕地,甚至圍堤進行大規模陸化開發,致使台灣沿海濕地生態長期受到破壞,重要物種棲息環境被人為的陸化開發切割而片段化,影響整體生態的永續發展。因此高美濕地生物資源與棲地環境在高度開發的現今更顯得彌足而珍貴,為了保護此一生態體系,已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其公告劃設為「台中縣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以維護其生態環境,並同時考量當地居民生命安全、生活與生產等所需,使得高美濕地的珍貴資源能夠妥善維護,並能夠明智地使用。

在為保存此一特殊生態系的長期規劃歷程中,高美濕地的自然資源與景觀之美逐漸廣為人知,例如:利用Google 搜尋引擎,以關鍵字“高美濕地” 搜尋,可以找到超過30 萬筆資料,是目前全台各級濕地中,最具知名度的濕地之一。本區最大特色是以雲林莞草為主的草澤生態系,是目前西海岸唯一超過10 公頃面積的單一草澤物種。由於景致優美,加上網路與媒體的報導,假日及週末遊客量所形成的遊憩壓力極大。在地方期盼生態保育與當地產業兼顧發展下,面臨開發與遊憩的壓力,交通的便利使遊客干擾壓力更加沈重,每到假日到訪高美濕地的人潮帶來對生態資源的過度干擾與超限的遊憩壓力,其中人為踩踏對濕地底質所產生的緻密化效應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