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成果報告下載

  • line
  • plurk
  • 轉寄
  • 列印

99年無尾港濕地全潮測量與社區監測計畫

日期:2012/01/01

發佈單位: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

點閱率1364

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位於宜蘭縣蘭陽平原東南角的一處濱海濕地,原為新城溪 (武荖坑溪) 出海口,因多洪氾,尤以56年中秋時分,經連日豪雨,導致武荖溪南岸潰堤,洪水與土石流淹沒蘇澳鎮新馬地區大半土地,整治後的新城溪出海口北移,不再進入舊出海口 (無尾港水域),後河口逐漸退縮陸化,但因風災與人為干預的關係,仍能維持濕地的型態。由於當地為防風林所圍繞,環境隱密,常有許多水鳥棲息,為候鳥遷徙時的關鍵棲地之一。

82年,宜蘭縣政府 (簡稱宜縣府) 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由於初始時,採不干預的經營管理政策,無尾港濕地陸化嚴重。86年,無尾港文教促進會 (簡稱促進會) 成立,戮力於在地文化復振、環境教育與棲地復育的工作,是該保護區經營管理的一大轉捩點。尤其是棲地營造與復育的動作,稍緩了濕地的陸化現象。

仟禧年後,國內各部會社區計畫蓬勃發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周遭的幾個聚落,如:港邊社區發展協會專注社造嶄露頭角、港口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大坑罟社區發展協會也在近年著力於牽罟文化事宜,另還有存仁社區則以人文推廣教育為展主軸。促進會則申請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試圖統整連結保護區與周遭社區,藉助基層社會力在保護區事務上能做出貢獻;在其獲林務局補助執行的第二階段社區林業計畫中,即聯合各社區執行巡護、解說、資源調查與監測等工作。

97-98年,港口大排與新城溪閘門重建,暢通了港口大排的排水系統,卻也對無尾港濕地產生衝擊。98年夏天,濕地水域數度浮現裸露的灘地,無尾港濕地的陸化再度引起大家的注意。也是98年夏天,促進會與台大地理系及羅東林管處合作,首次測繪無尾港保護區內水域的高程。這是保護區成立十數年以來,我們第一次比較系統性地收集水文的資料。經初步分析,或有潛力逐步建構起水文監測的機制,釐清與掌握無尾港濕地陸化的影響因子,並建立社區為基礎的監測作業,未來可在保護區 (濕地) 的經營管理上做出重大的貢獻。

本計畫的目的在整合學術、行政單位與社區,建立在地與學術單位協同的全潮測量與監測機制,以掌握宜蘭縣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濕地的水文與其陸化的因子及機制。